培養你的成長型思維,境隨心轉
明白所有難關都是造就更好的自己,也是人生旅程的一道美麗而獨特的風景。
卡蘿.德威克大學時就讀心理學系,對塞利格曼的「習得性無助」感觸良多。德威克研究所轉學後做了進一步的研究,她發現,習得性無助有著無法解釋的部分。我們在前面一再強調,習得性無助會使人喪失期待。不過,德威克認為學生們求學時若陷入悲觀,並非因為連續失敗,而是因為不清楚如何解釋失敗。
一九七五年,德威克企圖以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。她把學生分成兩組,要他們在時限內解出數學問題。其中一組不論解了多少題,她都無條件給予稱讚。相反的,她會無條件指責另一組不會解題、明明更認真能得到更好的成績。
接著,德威克讓兩組去解各種難易度混合的問題。假若連續失敗是讓人悲觀的關鍵,那麼,一直得到讚美的那一組應該能解開更多問題才對。但結果恰恰相反,那組學生輕易放棄高難度的問題。而一直被要求努力認真的那組學生,碰上難題時,展現出了更多的嘗試。
德威克的研究讓我們了解,人類對自身存在的信念分為兩種:一種是抱持「固定型思維」來看待自己,認為智力和個性不會改變,所以人生來就是固定不變的。另一種是抱持「成長型思維」,認為自己只要付出努力,就可以改變智力和個性。這兩種思維不只對學習、對整個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影響,它們反映在以下六個層面:
| 固定型思維 | 成長型思維 |
1. 自我觀點:認為智力和性格 | 固定 | 可改變 |
2. 挑戰 | 只鑽研自己擅長的領域,害怕挑戰困難的事情,擔心失敗會影響到自己的形象,所以會選擇逃避 | 挑戰是讓自己成長的基石,因此會努力挑戰,靠挑戰獲得各種新情報。 |
3. 失敗 | 一遇到失敗就覺得自我受到威脅,所以常常逃避有失敗機率的事,或者認為那些事超出能力範圍,自己絕不可能辦到 | 失敗只是邁向成功的過程,從失敗可以學到更多東西,進而成長。 |
4. 努力 | 容易貶損努力的價值,常把「努力是沒用的」掛在嘴邊 | 把努力的價值看得很高,相信成功必然伴隨努力而來 |
5. 批評 | 會覺得心裡不舒服;縱使是有用的批評,也會因為自尊受傷而選擇無視 | 則歡迎批評,相信批評能幫助自己改善與成長 |
6. 他人的成功 | 會感到自卑,讚揚對方多有才能 | 找出別人值得學習之處,專注於對方的努力過程 |
0 留言